JANUSKIN
JANUSKIN

仇外:義和團、種族屠殺、英國脫歐、川普當選,仇外情結的歷史

東坡解:Of Fear and Strangers: A History of Xenophobia

型號/ISBN:9789862627600

品牌/出版社:貓頭鷹

製造商/作者:喬治.馬卡里George Makari

上市日/出版日:2025-06-05

規格:平裝/16.8x23cm/480頁

數  量:

定價:$699元

特惠價:$510 元

VIP價:$489 元

配送方式: 超商、宅配

配送地區:台澎金馬

付款方式:ATM、信用卡、貨到付款、取貨付款

與好友分享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為何我們會恐懼陌生人,排斥外來者?

◎榮獲美國安斯菲爾德–沃爾夫圖書獎,表彰其提倡多元、反種族主義之價值
◎榮獲伊莉莎白•揚•布魯爾獎,表彰以心理分析拓展對各種歧視偏見之理解
◎彭博新聞社2021年度好書入選

種族主義、性別歧視、反猶、恐同、伊斯蘭恐懼等歧視傾向都有個共通點,就是一種稱之為仇外情結(Xenophobia)的心理。排斥與自己不同者,或對外來陌生事物感到恐懼。此種心態與行為在人類歷史上屢見不鮮,21世紀後越發嚴重,隨著全球化、金融危機、中東和北非難民湧入歐洲,以及中美洲移民向美國前進,西方領導人承受巨大壓力。社會上也出現針對土耳其人、阿拉伯人、非洲人、墨西哥人和穆斯林等少數族群的極端仇恨言論。川普兩度當選總統、英國脫歐、新冠肺炎期間的排斥亞洲人現象,都可說是上述現象之回應。有人用經濟角度來解釋這些仇外行為:資源遭到瓜分、利益受到剝奪,所以才會排斥外來者。但本書作者告訴我們,仇外的理由不僅僅是經濟問題,而是與政治、社會、心理密切交織的結果。

*舊概念新詞彙:仇外情結的誕生
「仇外情結」自古有之,但這個詞彙真正浮上台面卻在19世紀末。當時遠在東方的中國發生了義和團事件,於是歐洲人將精神醫學界發明的「恐外症」(仇外情結)拿來解釋中國人的行為。他們譴責這種心態,卻沒想過是因自身的殖民侵略才造成此一後果。等到愈來愈多「外來者」從殖民地移入歐洲本土,「仇外情結」才轉為歐洲人對外來移民的排斥,甚至成為一種流行用語。「仇外情結」也與種族隔離、歧視相結合,19世紀的人認為這有利於族群存續,也是人之本性,沒想到卻替20世紀兩次大戰的殺戮埋下伏筆。

*人為何會產生仇外的心理
本書不僅爬梳仇外情結的歷史,也進一步討論仇外情結的產生過程,以及與歐洲百年來思潮的關係。「仇外情結」可能起自19世紀媒體報導遙遠異國的負面形象或是原始社會的野蠻,繼而在眾人心中植入了「刻板印象」,並透過不斷渲染而與「恐懼」情緒綑綁。「仇外情結」也可能是一種內心防禦機制的啟動,將負面情緒「投射」在「他者」身上,用以擺脫內心的衝突。歐洲理性主義認為人是「獨我」的存在,這與後來興起的民族主義,只關注我族、排斥他族同步發展。而本書將透過康拉德、佛洛伊德、沙特、波娃、法農等人的作品與思想,探討此一心理的演變。

*捲土重來的仇外情結
今日,全球面臨極右派勢力興起,仇外情結再次回歸,但並非是21世紀,或在2016年才突然出現,其實20世紀末就已悄悄開始。當冷戰結束後,過去仰賴共同敵人凝聚「民心」的美國或俄國都面臨了內部群體的矛盾衝突,而製造他者並加以排斥成為失去共同敵人後的出路。於是,今日世界的排斥難民、反歐盟、反全球化、甚至階級對立問題,都可以從仇外情結找到源頭。

本書作者為信仰希臘東正教的阿拉伯裔美國人,除了長期面臨認同問題外,13歲時父母的故鄉黎巴嫩開始長達數十年的內戰,原本寬容、多元的國家,一夕間鄰居變成了陌生人,陌生人變成了敵人,社會被恐懼和仇恨所淹沒而解體,加上2016年英國脫歐、川普當選讓他決定去探究「仇外」這個古老的問題。他期望人類能夠破除這種仇外心態,因為人類演化史告訴我們的,克制排外的攻擊行為有利於合作,並建立複雜安全的社會。學會面對陌生人其實不只是維護自己安全的問題,其實也是促進個人與社會可以發展、整合、進步的關鍵。這樣的思考的轉變也是仇外情結的解方。

◎專業推薦
杜坤峰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約聘助理教授
洪世謙 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
陳禹仲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楊雅雯 中央研究院法律所助研究員
戴遠雄 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目錄:
國際好評
推薦序 台灣仇外嗎?台灣好客嗎?/ 杜坤峰(國立中山大學政治所約聘助理教授)

前言 逃離貝魯特

第一部 仇外心理的根源

第一章 尋找陌生人
第二章 仇外前史:黑色傳奇
第三章 最早的恐懼症患者
第四章 義和團運動
第五章 殖民地恐慌
第六章 揭穿殖民謊言
第七章 移民的迴力鏢
第八章 通往種族滅絕之路

第二部 透視仇外心理

第九章 小艾伯特與恐懼的代價
第十章 刻板印象的濫觴
第十一章 心理投射與扭曲的愛
第十二章 他者之謎
第十三章 自我疏離

第三部 陌生人的回歸

第十四章 我們為何憎恨他們
第十五章 新的仇外心理
尾聲 庇里牛斯山麓

致謝
圖片來源
注釋
索引
 

只要貼上以下連結網址就可以將本頁面分享到 FB、LINE或其他您的任何社群空間!

https://www.comfibooks.com/product_detail?id=193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