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申論自先秦以迄魏晉,中國知識階層的發展和演變。所論主題包括古代知識階層的興起與發展、東漢政權的建立與士族大姓的關係、漢晉之際士的新自覺與新思潮、名教危機與魏晉士風的演變;探討了先秦時代士的起源、性格和變化,及其所承擔之「道」的特性;兩漢時代士族的形成及與政權興替的關係;魏晉時代士的群體自覺與個體自覺,及在新思潮的發展下,君臣、家族倫理危機與士風的關係。
本書的研究路徑綜合了思想史、社會史與政治史各層面,整體觀照了中國知識階層的重要問題,推論精微縝密,為影響中國文化發展極為深遠的這個群體,提出周詳深邃的解析。
本書的研究路徑綜合了思想史、社會史與政治史各層面,整體觀照了中國知識階層的重要問題,推論精微縝密,為影響中國文化發展極為深遠的這個群體,提出周詳深邃的解析。
目錄:
余英時文集編輯序言
自序
古代知識階層的興起與發展
一 近代有關「士」之起源諸說
二 「封建」秩序的解體與士階層的興起
三 士的文化淵源
四 「哲學的突破」
五 「士志於道」──兼論「道」的中國特性
六 君主禮賢下的「不治而議論」
七 私門養客與游士的結局
附錄
審查報告一 許倬雲
審查報告二 饒宗頤
後記
東漢政權之建立與士族大姓之關係
一 引言
二 士人數量的激增
三 士族的形成探源
四 王莽興亡與士族大姓的關係
五 兩漢之際起兵群雄的社會背景
六 兩漢之際士族大姓的舉宗從征
七 宗族的武裝自保及其方式
八 親族之休戚相關
九 不重單身之士
十 光武集團與士族大姓的一般關係
十一 更始與赤眉敗亡之社會背景的分析
十二 略論士族化程度與政治成敗的關聯
十三 從士大夫名稱之演變看東漢政權的社會背景
十四 結語
附錄一 兩漢之際各地豪傑起事表
附錄二 兩漢之際群雄割據圖
後記 畢漢斯(Hans Bielenstein)「王莽亡於黃河改道說」質疑
漢晉之際士之新自覺與新思潮
引言
一 士之群體自覺
二 士之個體自覺
三 漢晉之際新思潮之發展
名教危機與魏晉士封的演變
一 何謂名教
二 君臣關係的危機
三 家族倫理的危機
四 玄風南渡後的名教危機
五 情禮衝突──名教與自然之爭的延續
六 「緣情制禮」
七 餘論
索引
余英時文集編輯序言
自序
古代知識階層的興起與發展
一 近代有關「士」之起源諸說
二 「封建」秩序的解體與士階層的興起
三 士的文化淵源
四 「哲學的突破」
五 「士志於道」──兼論「道」的中國特性
六 君主禮賢下的「不治而議論」
七 私門養客與游士的結局
附錄
審查報告一 許倬雲
審查報告二 饒宗頤
後記
東漢政權之建立與士族大姓之關係
一 引言
二 士人數量的激增
三 士族的形成探源
四 王莽興亡與士族大姓的關係
五 兩漢之際起兵群雄的社會背景
六 兩漢之際士族大姓的舉宗從征
七 宗族的武裝自保及其方式
八 親族之休戚相關
九 不重單身之士
十 光武集團與士族大姓的一般關係
十一 更始與赤眉敗亡之社會背景的分析
十二 略論士族化程度與政治成敗的關聯
十三 從士大夫名稱之演變看東漢政權的社會背景
十四 結語
附錄一 兩漢之際各地豪傑起事表
附錄二 兩漢之際群雄割據圖
後記 畢漢斯(Hans Bielenstein)「王莽亡於黃河改道說」質疑
漢晉之際士之新自覺與新思潮
引言
一 士之群體自覺
二 士之個體自覺
三 漢晉之際新思潮之發展
名教危機與魏晉士封的演變
一 何謂名教
二 君臣關係的危機
三 家族倫理的危機
四 玄風南渡後的名教危機
五 情禮衝突──名教與自然之爭的延續
六 「緣情制禮」
七 餘論
索引
歷史、藝術與台灣人文論叢(22)
定價 $350元
優惠價 $298元
VIP價 $277元
家屋、貿易與歷史
定價 $430元
優惠價 $323元
VIP價 $314元
硬箍起來(附名片型USB)
定價 $720元
優惠價 $540元
VIP價 $526元
錦程:中國絲綢與絲綢之路
定價 $750元
優惠價 $593元
VIP價 $563元
深藍瑰寶 - 南海I號水下考古文物大展
定價 $1,700元
優惠價 $1,496元
VIP價 $1,445元
貓的世界史【隨書附贈占領世界的貓貓圖鑑貼紙】
定價 $420元
優惠價 $290元
VIP價 $290元
為什麼世界沒有在1962年毀滅?重回古巴飛彈危機現場
定價 $699元
優惠價 $517元
VIP價 $489元
大英帝國衰亡(全新校訂版)
定價 $500元
優惠價 $325元
VIP價 $325元
日治時期臺灣人在日本活動之探討
定價 $500元
優惠價 $395元
VIP價 $375元
重探抗戰史(一):從抗日大戰略的形成到武漢會戰1931-1938(全新修訂版)
定價 $680元
優惠價 $510元
VIP價 $476元